温州洞头冬至吃什么
洞头列岛又称温州洞头。洞头列岛是全国十二个海岛县之一,位于浙南沿海,瓯江口外。下面是关于温州洞头冬至吃什么的内容,欢迎阅读!
温州洞头冬至吃什么
俗语有言,冬至大如年。今天是农历十一月二十八,传统的冬至日。在洞头,说闽南语的居民会把冬至叫做“冬节”,有“搓汤圆、做鸡母狗粿、敬神佛、祭祖先”的习俗,数百年一直传承,从未间断。
每年的冬至节,海岛人家除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汤圆外,还会吃“鸡母狗馃”,这种食物有点类似于“米塑”,指的是用米粉做的鸡、鸭、狗、猪、羊等家禽家畜。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过去自家制作鸡母狗馃的习惯已渐渐衰退,在洞头,大街小巷应运而生了一些制作应节食品的小馃店,每逢传统节日的来临,也就是这些小馃店最热闹的时候。也有人家,会在冬至日当天,做些“鸡母狗馃”拿到街上卖,赚点外快。
拓展:洞头的冬天
霜降后,百岛洞头依然淡定如戏台上的老生,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继续着夏的余韵。站到立冬的门槛上,向远处望望,山间的林木,才有了些许霜红的叶片,像簪在发际的金钗步摇,熠熠生辉。路边的荒草,才伸出枯黄的手,承接白色的霜衣;山野里,星星点点的野菊,绽开紫色的笑靥,田埂垄间,仿佛处处可闻她们银铃般的笑声。一直到冬至,风一阵雨一阵,海岛才删繁就简,露出疏朗遒劲的骨骼,透出一股凛然英雄气。
洞头的冬天,是风唤来的。风是冬的触须,自屋顶瓦楞间,窗棂细隙间,严实的被缝间,挤进来,细细碎碎,却又锋利如刀,海岛咸腥的空气中,便 ……此处隐藏743个字……去,高声喊,渔船进港啰!一时间,宁静的村子里,灯纷纷“啪”地亮了,狗吠声此起彼伏,女人们三下两下穿戴暖和,顶着寒风,拎着马灯,挑着鱼篓,跑到岸边,跳上小舢板,解缆提橹,“欸乃欸乃”向渔船划去。男人们把鱼卸到小舢板上,边卸边相互询问海上的事家里的事,有时来不及细说,便去补充供给。那些鱼,就交给女人们处理了。鱼贩子来了,挑桃拣拣,再好的鱼在他们的口中都成了臭鱼烂虾。女人们不着急,也不争辩,这鱼,是自家男人在风口浪尖捕来,是男人的血汗,更是一家老少的温饱,听两句不好听的,打什么紧,等他们贬够了,该什么价,还是什么价,毫厘不让。结完账,收了钱,才笑嘻嘻地回道:你当挑媳妇呢,嫌这嫌那,你媳妇还不一定有这鱼虾鲜嫩哩!三两句把鱼贩子堵得无话可说。狂风大作的日子,渔家人围着炉火,烤几条目鱼须,蒸一些鮟鱇鱼干,就着本地产的“船老大”米酒,摩搓着硬茧处处的手掌,咀嚼一番狂风恶浪里的壮怀激烈。女人们则拿出毛线,打起孩子的毛衣裤,或是帮人织一段渔网,贴补家用。
洞头的冬天,雪是尊贵的稀客,一入冬,海岛人就盼着下雪。“年头雪,鲳鱼肥,年末雪,鱼蟹满仓‘北’( 爬)。”下雪,就意味着这是一个丰收的冬季。可是海岛极少下雪,偶尔撒下几颗雪籽,孩子们就跑到屋外不停地蹦啊跳啊,伸出手掬着,张开嘴接着。渔家谚语说:冬天一捧雪,胜过药十贴。海岛一下雪,女人们就拿出瓶瓶罐罐,把积雪一点点收藏起来,夏天孩子上火了,发烧了,或生了疖痈,取去雪水喝上几口,用雪水冲洗疮口,便“药”到病除。
洞头的冬天,来得迟,去得也缓,节令过了雨水,有时惊蛰的雷响也过了,它还缠缠绵绵,不肯离去,海岛人常说“不吃五月粽,破衣破袄不能送”。只有雾来了,洞头的冬天,才真正地解缆挥桨,去岁月深处,等待风的再一次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