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春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立春阅读答案1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
辛弃疾
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
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
【注】彩胜:又称幡胜。《续汉礼仪志》有:“立春之日,立青幡于门外。”“红旗句:苏轼《上元夜》有“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前青幡与华灯交相辉映,大地春风送来暖意。这两句描写出节日的盛景。
B、天空的明月本是自然现象,词人用“唤取”两字赋予月人的情感,饶有情趣。
C、面对着元夕立春这样热闹的节日,年老的词人淡薄了红旗铁马的征战生活。
D、词人对元宵夜华美的盛景不感兴趣,却独自一人来到前村欣赏早开的梅花。
15、词的最后两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4、C(“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两句,根据注释,意思应为带着仪仗,骑着马,在马蹄声中赏灯的兴趣因为年老而变淡。)
15、词的最后两句写了词人独自前村赏梅的情景。与元夕 ……此处隐藏9182个字……84%,而其中在0℃到零下1℃之间出现的频率的占42%,在零下3℃以下的出现频率只11%,即使气温高于0℃,在0.1℃到1.0℃之间出现的频率还占5%。可以说气候变暖不至于减少雨凇的危害,因此要防患于未然。
18.请分别从说明的对象和说明的语言角度指出这篇文章是哪一种类型的说明文。(2分)
19.文章从哪两大角度介绍了冻雨形成的原因?(2分)
20.细读第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20xx年立春过后为什么还会有下冻雨的现象。(3分)
21.根据括号中的相关提示回答相应问题。(4分)
(1)不少公众质疑,在气候变暖今年1月冬暖的背景下,立春后怎么还出现这类冻害?(提示:这句话在文中起何作用?)
(2)如武汉市年平均雨凇为2.8天,最多年达19天。其冻结在电线上的厚度较大,直径一般可达2540毫米(荆州20xx年2月6日为26.8毫米)。(提示: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8.从说明对象上来看,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从说明语言上来看,这是一篇平实说明文。
19.从气候意义、天气条件两个角度介绍了冻雨形成的原因。
20.气温在零下十几度5500米上空冰晶云层中的雪花,在下降中遇到3000米左右高于0℃的气层,消融成为雨滴;但当雨滴以重力加速度下降到1500米以下时,再度进入了低于0℃的近地层,一部分雨滴再度冻结成冰粒,另一部分来不及冻结,成为低于0℃过冷却雨滴,落在低于0℃的地物上冻结而成为雨凇。
21.(1)运用设问句,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2)运用了举例子、列数据的说明方法,显得具体可感。